close

湖畔之屋建立在湖泊上的一棟房子,裡頭流傳著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一段又一段的人生,當時光匆促離去,每個人物角色所留下的軼事傳聞,生靈活現的躍動在我們面前,穿著藍色舞衣的英俊舞者夜間飛行,成千的黑僕彷彿居住在地下的國度,傲氣的野心家與優雅的千金結成連理,接續不斷的畫面有如廣告隨機放送,毫不經意的就這麼刻進你的心頭,留下了些痕跡!

得知這也是一部家族史的時候,很慶幸又能夠獲得像是看完"百年孤寂"那樣的震撼,雖然看這種書總是很麻煩的必需對著家譜不斷的重覆翻頁,拉丁美洲那邊的名字也不容易讓人熟記,看著翻譯過後的名字,總是有一點無法立刻聯想到這個人到底發生過什麼事,又或者是這個人物曾經是否出現過,這種情形在我讀"百年孤寂"時,也是不斷的發生,而在閱讀此書時又有同樣的情況,自己想想讀的時候還真是不夠專心!

雖然名稱難記了點,但仍不減讀起此書的趣味,主題十分的明確,就如書背上所寫的那樣的單純
男主角金丁和女主角伊莎貝,從戀愛到結婚,從互相愛慕到相互怨恨,最後大動干戈、互相砍殺,在一場血腥暴動中,燒掉湖畔的豪宅,一個葬身湖底一個遠赴美國……。

串聯整個作品中,則是不斷的以男、女不同立場的視角去看同一件事情發生,對於男性觀點或許不覺得很嚴重的事,對於女性則是一種無比的傷害,而政治立場與及家族血統的觀念,在於整個作品之中也是十分的吃重。

就當時的立場看來,多數人民仍然是傾向於受美國照顧的情況,也就是認為聯邦制度很不錯,若是可以的話,成為美國的一洲也願意,而少數的人則是因民族意識的推動之下,強烈的希望能夠獨立出來與美國有相同的地位,即使失去了經濟上的援助也無所謂,只要能夠讓自己的人來管理自己的國家,這樣也就足夠了!而波多黎各目前已經達到了,成為了美國的屬地中的一個自治區。

30年代波多黎各人民在波多黎各國民黨的領導下舉行了起義,但再次被鎮壓。1948年開始總督由波多黎各居民選舉產生。1950年2名波多黎各愛國人士刺殺美國總統失敗。1950年10月30日波多黎各人民舉行武裝起義,31日失敗,100餘人被逮捕。 1952年波多黎各頒佈了自己的憲法,在憲法中確立了在美國內自治邦的地位。1997年,美國在波多黎各舉行全民公決,宣佈波多黎各否決了作為美國第五十一個州加入聯邦的議案。在1950年代後,波多黎各迅速實現了工業化,當今的波多黎各不僅是旅遊勝地,也是醫葯業和製造業中心。

對於家族的血統,在書的一開始就做了相當的說明,也在不斷的家庭衝突之中,都藏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力,曾經那流傳在血液中的榮光,卻在環境與時代的不斷更迭之下,也逐漸了淡化,直到了最末代的子女起而造反,即使骨子裡流的是家族中那叛逆的血液,卻也在無形之中解縛了!

與"百年孤寂"中較為不同的部分是本作品的想像空間多是籍由流傳下來的軼事、傳聞、故事與及一些手稿編織而成,再加上一部分自我情緒的揣測、描述,以致使書中的男主角金丁對於本部作品中所揭露的情節有所不認同,導致想要摧毀了這手稿的衝動,雖然這也是小說中所描寫的片段,但真實讓你感受到如同是在你面前發生的故事,情緒也隨之起伏。

每當我融入劇情隨之飛舞時,我總是試想著這樣的情節若是發生在我的週遭我到底是會有何感受!?試著從女性的角度去切入這樣的故事,再換個男性的思維去替代,我怎麼覺得我無意之間成了其中的金丁,我也會因情慾的無法宣洩而造成了無可挽救的情況,波西米亞的生活態度與受到現實所考驗的生活強烈的成為對比,我仍然是選擇了金丁的角色,私底下併購了胞弟的公司,並且將親姐妹驅離了家中的手段,我依然會採取,男女的立場十分的分明,所從事的作為也許會因角色的不同而有迥異的發展,若是可能,在我的心中因此書多植入了一些女性意識,讓我有更多層次的看法也不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epman 的頭像
    cheepman

    一定要有名字嗎?

    cheep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