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同名之人
有這麼一天,我們養育了兒女,看著他們的成長,賜予他們一個名字,那名字是屬於這世上的代名詞,人們使用名字來做第一層的彼此認識,才進階交往!或許有那種時候,父母賜予我們的名字,不知道曾幾何時竟然漸漸成了一種負擔,也許父母無心、無意,卻演變成了一種無形的電波,也許在擁擠嘈雜的人群之間毫無影響,卻在夜蘭人靜嗡嗡作響!...這是一個關於名字的故事....!
很明顯的大家說不定真的以為這是一本有關於名字的故事,就如同書背與簡介上的說明!

果戈里是印裔美籍移民的第二代。在一次火車出軌意外中,他父親因為手中翻動的果戈里小說書頁而得救,決定以此俄國小說家之名為兒子命名;名字困擾果戈里將近大半生,直到他下定決心改名。
他在火車上邂逅了第一個女友,之後也長久交往了一個活潑大方的對象,但他的印裔身分,卻讓他們的相處卻像是行進在不同軌道上,背道而馳...


直到漸漸讀完此書,才赫然發現名字並不是主軸,在這之間只是一個引導,引我們進入主角內心的世界,用著那個沉重而鄉愿的角度來慢慢沉入那身為印裔美國人的角色,也許大家常說道,美國是個民族大熔爐,熔合了所有從外而來的文化,使用一種兼容並蓄的潛化將原有文化轉換成了所謂的大美國文化,由此書中更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這種情緒與文化的轉變。

父母原是由加爾各答遠渡重洋而來到美國求生,離開了自小生長的土地,離開了人生精華時段所受到的文化洗禮,改變了所有的生活與習慣與必需嚐試著面對的新環境、新文化、新語言、新思想...,而孩子們從小所受到的教育及環境卻並非是父母幼時所遭遇的,於是在潛意識間反倒是排斥起了身上所流著的印度血統,極欲將自己改變成不折不扣的美國人,以求在同儕之中獲得平等的待遇,別人的目光總是犀利的刺傷了他,更讓他害怕起父親所命之名,一個不屬於正常孟加拉人的名字。

作者對於角色的轉換及敘事的手段十分詳細,甚至可以感受到每一場宴會中的熱鬧、在紐約、麻省中處處細微的角落彷彿都在眼前出現,譯者也十分細心的將自己所翻譯時所做的轉換在每頁頁尾間作了註解,對於不了解的名詞也不至於搞的一頭霧水,書中更提及了不少印度與美國文化間不同的特色及祭典、宴會、生活方式等,都豐富了讀起此書的樂趣!

對於所受文化的不同,而思想與父母之間的衝突,換個方式仔細思考,也都常在我們身上能夠挖掘出一些蛛跡,常常埋怨到父母不懂我們的想法,不懂父母為何不了解外邊的人的想法,埋怨起父母總是說道當他們年輕時發生過的一切種種事跡,無法理解他們曾經所面臨的生活方式、生活環境及彼此之間愈挖愈深的鴻溝。

但卻又在年長時,逐漸的發現了身上所流的父母的血源是如此的獨一無二,曾經所受到的教育與父母的責罵是如此的珍貴,直到了失去之後才十分的扼腕。而歸屬感也都充斥於本書中,刻意與父母的文化作對與求融入同儕的生活,卻在受了挫折後才發現那並不確實,真正埋在自己心中的根卻沒有被刻意的抹殺掉,無聲無息的在心中滋長蔓延,其實也培育了人格真正的模樣。

書中所述的景象就好像在我的眼前發生,年少時總是在內心中排斥著父母的生活經驗、文化、習慣,發誓著自己絕對不會成為那樣子的人,在潛意識中所埋下的苗,似乎反倒成了相反作用,直到了特定年紀後,才不知不覺的發現自己有某一部分怎麼成為了父母曾經令人反感的那個模樣!!而曾不願接受的文化背景,卻變得十分的珍貴,有一度還不斷想追尋那些逐漸遺失的一切!卻怎麼也追不回!

這也另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位名家劉墉,攜家帶眷遠離了台灣,帶著濃厚中國文化色彩教導著身處在美國文化中的兒子劉軒,在他著作的"超越自己""肯定自己"之間,都歷歷在目著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化間所不同而面臨到的挑戰,而在劉軒成年後,獨自踏上了中國大陸,並著作了"顫抖的大地"一書,目前則在台灣擔任雜誌的總編輯!有趣吧!最後他並沒有融入美國這染缸,他遠離了他從小長大的環境,回到了另一個他父親的文化中....成為了那個同名之人..!


tags:移民文化、同名之人

延伸閱讀:
張怡瑄博客來書評-同名之人
《同名之人》與流動的情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epman 的頭像
    cheepman

    一定要有名字嗎?

    cheep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